只矫正行为的后果是不够的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,家长往往只关注表面表现,而忽略了心理因素的影响,心理问题只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已,如果只关注行为层面去矫正,而使
只矫正行为的后果是不够的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,家长往往只关注表面表现,而忽略了心理因素的影响,心理问题只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已,如果只关注行为层面去矫正,而使用一些速成方法,那么这个心理问题还会或早或晚地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,例如,小孩子咬手指,这是因为他紧张、焦虑或无聊时需要通过咬手指来缓解内心的不适。如果强行制止他咬手指,等于让他失去了自我保护的工具,只会让他更紧张。

小赵是一名女研究生。在生活中,小赵有一个困扰了自己多年的问题,就是常常抠自己的手指。有的时候,她甚至会将自己的手指抠得伤痕累累。通过现场测试,心理专家发现,小赵抠手指的问题和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有很大关系。她是在用抠手指的方式来压制人际交往中的攻击性。为了让小赵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释放情绪,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。最后,专家还告诉了小赵一个戒掉抠手指习惯的小方法。

人紧张的时候就是想通过手部动作来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。哈哈,不是心理疾病啦,不用紧张。就是习惯而已啦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眨眼一样,不用担心哦。告诉你一个解决的办法吧:用创可贴或医用透明胶布吧你的手指头粘上,别粘得太紧,怕影响血液循环,也不用粘得太多,只要能保证你不扣到手指头就行了,如果怕上班的时候影响形象或者影响你的工作,那就回家后粘上,睡觉时也粘上,这样慢慢地你就没有想去扣手的习惯了。

咬手指的心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、紧张,很多人紧张的时候会伴随行为表现及动作增多的表现,比如表情特别紧张、不停的走来走去、总是坐立不安,同时搓手、抠手、捏自己的衣角等,也有些人紧张、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咬手指的行为。第二、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,尤其是从童年期发展而来的不良习惯,可能从小到大都有咬手指的习惯,甚至将自己的手指咬秃了、咬流血了等。
生活中见到的咬手指行为,多数情况下是焦虑的自然反应。个体在感到紧张、焦虑不安或者心里有压力的时候,有部分人会做出咬手指的动作来转移焦虑或者紧张,造成的痛苦、干扰,如果这种行为比较频繁,还是要引起个体的重视,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去就诊,接受专业的评估和专业的咨询和帮助。咬手指行为特别严重的,频繁的咬手指甚至自己也想克制这种动作,但是难以制止。